2025年4月23日,波兰航空工业迎来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突破——首架本土组装的AW149多用途直升机成功完成了设计构型符合性测试飞行。这一进展标志着波兰在重型军用直升机自主生产领域的重要迈进,展示了该国航空制造的全新面貌。这架名为PT-1的原型机于同年2月26日进入测试准备阶段,短短两个月内便顺利跨过关键节点,为波兰陆军32架直升机的订单交付计划注入了强大的信心和动力。在俄乌冲突愈演愈烈的背景下,这款在波兰斯维德尼克工厂(PZL-?widnik)生产的“空中骡马”,正在成为北约东翼防御体系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AW149项目的成功得益于意大利与波兰之间的深度技术合作。作为意大利莱昂纳多直升机公司的波兰分支,斯维德尼克工厂通过签署价值17.6亿欧元的军购合同(于2022年7月达成),成功实现了从许可证组装到全流程国产化的飞跃。在首飞仪式上,莱昂纳多公司的总经理也坦言,意波团队的高效协作以及供应链的融合,确保了训练计划的顺利启动。这种成功的合作模式预计将被复制到波兰军方后续的直升机采购项目中。斯维德尼克的总裁则豪情万丈地表示:今天的飞行仅仅是个开始!我们已经具备了包括生产、试飞、维修和深度升级在内的全周期能力。
展开剩余63%在自行生产的背后,隐藏着精确的技术转移路线图。早在2023年,当首架意大利生产的AW149交付到波兰时,斯维德尼克的工程师便全程参与了装配,为本土化生产奠定了基础。到2024年6月,投资超过3亿兹罗提的现代化生产线正式投入使用,其中包括总装线、测试台以及特殊设备集成区,年产能力可达10架。按照计划,这32架订单预计将在2029年前完成交付,而生产线的扩展潜力则为应对未来可能的追加订单做好了充分准备——这一策略被防务专家解读为对东欧安全形势的前瞻性应对。
波兰版AW149作为一款8.6吨级战术多面手,堪称战场上的强大战斗工具。它搭载的两台通用电气CT7-2E1涡轴发动机使其能够达到310公里/小时的最高时速,并具备1000公里的作战半径;它不仅具有模块化设计,能支持2人标准机组或1人应急操作,运输能力高达19人,超越了许多现有的中型直升机。根据波兰军方的定制版本,AW149更是集成了三大杀伤利器:光电观察塔为其提供全天候的全景感知,舱门机枪及70毫米火箭巢组成了全面的火力网,海盗反坦克导弹则使其能够进行精准打击。此外,多层自卫系统也犹如为机组人员披上了电子铠甲,为其增加了防御能力。
在复杂的地缘政治背景下,这一突破彰显了波兰对国防自主的坚定决心。随着俄制米系列直升机逐渐退役,AW149将与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形成有效的高低搭配,全面替代过时的机队。斯维德尼克工厂的升级意义不仅在于装备的更新换代,更使波兰成为中东欧地区唯一一个具备重型军用直升机全链条生产能力的国家。与此同时,其建立的维修保障中心也将辐射到北约东翼的其他国家。正如华沙防务研究所的报告所指出的,AW149的生产线不仅是波兰对北约的承诺,更是摆脱对装备依赖的关键所在。
发布于:天津市炒股股票开户流程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